配音爬坑指南

Posted by 邱陈程 on July 25, 2021

盲目

大部分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作为内容产出者的你也不例外。准确地描述你的需求,给出清晰易懂的预期效果参考。单纯用“高大上、好莱坞、二次元”等模糊的字眼并不能让本地化团队正确地理解你的意图,哪怕“就抄这个”也比言之无物要好。

慌乱

明确目标之后,你需要问自己的下一个问题是:“我需要什么资源?”即使你的需求非常清晰,市面上看似合适的配音资源依然多得让你眼花缭乱,而且他们的价格会大相径庭,低的低到你两眼放光,高的高到你欲哭无泪。如果只凭感觉选一家,结果有很高几率会踩雷。

拖延

终于选好合适的配音公司了,那么是不是可以开始合作了?并不能,合同发给法务看看,一周过去了,对方确认修改,一周过去了,走OA合同流程,一周又过去了。项目数额越大,这个过程越慢。眼看就要赶不上上线时间了,全组急得不行,谁的锅? 做任何项目的时候,留出走流程的缓冲时间都是常识,怎么到了配音就想一步到位呢。早做打算,千万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抓慌。

主观臆断

合同签署完成,开始选角。你给了配音公司角色信息,声线描述,参考音频。对方发回了茫茫多的试音文件,你开始一个个听。渐渐的你发现,好像每个都喜欢,但又好像每个都不是特别合适。于是你开始征求其他人的意见,其中一个人突然发表了下面这样的看法。

“我觉得女主的声音应该偏清脆一点,不符合角色形象,男主的话有点太老了,我们这个游戏是面向年轻用户的。”

如果有人在选角时这么说,务必请他拿出数据。如果手上没有任何数据,选角可以交由目标语当地同事。如果全组都不太懂进行配音的语种,可以相信配音公司的推荐。毕竟他们也想做好第一单,把你发展成回头客。

马虎

需求明确,资源齐备,可以开工了。你手上应该已经有了原始音频文件,翻译好的配音脚本,以及每条台词对应的音频文件名。你把资源发送给配音公司,配音公司按约定的日程开始联系演员进棚。结果录音中途配音公司发现你的脚本和文件对不上(错位,缺失,命名不统一等等),但由于配音已经在进行,只能先把能配的配完,再给你反馈。等你拿到反馈,重新清点了一下文件,让配音公司补录的时候,对方却发过来一个新的报价单。

你:???

配音费用一般包括两个部分,演员工资和制作花费。前者一般是小时制(配音所需的工作时间,不是音频长度);后者是个打包价,明细项里有场地费用、管理费用、导演费用、质量检查、后期制作等。配音公司会讲清楚演员的最小工时,1小时2小时的都有,制作花费也和演员的总工时有关。也有按台词条数计费的公司,但这种情况制作费用就会有个起步价。

所以你应该已经明白了,有时候补录1条和补录100条花费是一样的。由于资源整理失误而引起的额外花费达到项目总报价的30-50%都是有可能的。

试想一下,一个MOBA游戏,研发开始没给你死亡语音,觉得中文的可以直接沿用。发现有违和感之后决定补录所有英雄的死亡语音,全组演员重新进棚。这账单,酸爽。

糙,懒

音频清点完毕,正确无误,这下总算能让配音顺利进行了。对方如期交付,没什么毛病,但就是感觉配音效果缺那么点意思,通俗的说法就是,听起来像在捧读。

“可是明明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啊!”你心里叫屈。

话别说太满,你真的什么都做了吗?

你针对目标语的说话习惯润色台词了吗?还是直接沿用了原文的初翻?

你的配音脚本里的台词是按时间排序的吗?每句台词是不是说明了说话前,说话时,和说话后的情景?有没有写清每句台词是对谁说的?有没有详细说明说话人的情绪和语调?

你向配音公司说明过音频时长、节奏和对口型的需求吗?

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负责验收的同事有没有监棚?有没有人在现场协助台词的临时调整?

偷懒和粗暴操作只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那么重视质量。虽然他们的专业性不允许他们放水,但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不可能有了,所以只有做到了以上的步骤,最终的配音效果才有可能脱离捧读。

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,”那么做到这一步之后呢?我们追求的可不光是脱离捧读。“那我给你一个中肯的建议,做到这一步再说吧。步子迈大了,容易扯着蛋。

声骗

见光死在配音这块也是存在的。试音选了他,结果进棚录的效果和试音时完全是两个人。

虽然这是一种很罕见的情况,但如果你的项目对声音表演有很高的要求,又恰好碰上了,那么换人是无法避免的。最好在定排期的时候就把重新试音的时间考虑进去,而且要和配音公司商量好换人产生的额外花费如何计算。

出尔反尔

出于项目统筹考虑,原文配音和游戏研发常常是同期进行的。如果在研发后期决定改动一个关键名词(人名、地名等),那可能意味着大量音频需要重录。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,所以做任何决定的时候请三思而后行吧。

本地化版配音不用太考虑改动的问题,但在交付时,验收人有时会因为个人偏好而对交付质量不满意,即使他明明已经在录音现场认可了所有台词。正确区分个人感受和项目需求是非常重要的,只是很多时候懂的人并没有发言权,而有发言权的人又不太懂,导致团队被绕得团团转。如果是这种情况,请参考上文提到过的补录花费。